程序化源自美國,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,難免會不自然的扭頭往東看看,大洋彼岸的美利堅人民難道就沒有這個問題?他們那么先進,怎么搞定的?
首先來講,美國的情況較為復雜,但雙向擠壓的情況也同樣存在,需求端比如WPP的Xaxis,IPG的CADREON,OmnicomGroup的Accuen,Publicis Groupe的ATD等大的4A,包括一家獨大的Amazon,也有自建平臺Amazonadvertising,媒體端的facebook、Google、yahoo等更不用說。眾多第三方獨立DSP還是能在夾縫中求生存,可以借鑒的點我認為有幾個。
1.面向中小客戶,深挖重定向玩法
美國市場比較有代表性的DSP,比如criteo做重定向起家,Amazon之外的其它中小電商做站外推廣,還是比較依賴criteo,類似這種做重定向的公司很多比如adroll、TellApart等等,都有比較獨特的做重定向的玩法,TellApart2015年被twitter5.3億美元收購。
2.OMNICHANNEL DSP,不只是各類媒體觸達
中文翻譯過來是全通道DSP,通常理解為能夠觸達各種各樣的所有媒體,移動、PC、視頻、音頻、OTT等等,但是內容應該不只是這些,還包括全通道廣告管理、創(chuàng)意管理、動態(tài)創(chuàng)意、媒體洞察分析等等。
本質上是要對各種媒體流量資源做到足夠的了解,并能給客戶推薦最合適的,涉及到品牌安全,媒體曝光環(huán)境的評估;可見曝光等等技術,在此基礎上的一切服務要做到統(tǒng)一,報告要統(tǒng)一、廣告管理要統(tǒng)一、創(chuàng)意要統(tǒng)一。Turn、the trade desk、StackAdapt、Meaiamath等公司都在深耕這個方向,對于第三方獨立DSP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向。
3.轉型軟件公司
輸出軟件產品、行業(yè)解決方案、咨詢意見,簡單來說,原來有個不太成熟只有我自己能玩明白的系統(tǒng),我拿它one by one的接活做項目,面對的是各個甲方,現(xiàn)在我把這個系統(tǒng)給產品化、傻瓜化、自助化,我不再做項目了,而是直接把軟件賣給你,我收軟件的錢和技術服務費,你買了軟件自己去玩。
舉個例子,原來我有個十八手三蹦子在接活跑長途,后來我改造了一個金杯,之后不接活了,主要賣金杯,你自己去開,不會開路況不熟可以找我給培訓培訓。又或者說原來我是用文本敲代碼接活,后來整合了一個VS或者什么IDE,賣給你,你去敲代碼。例子有點夸張,基本是這個意思,其實這個模式在數(shù)字營銷之外的其它行業(yè)早就有,尤其是軟件業(yè),金蝶、用友、久其等等。
國外的centro、choozle、CTRL/SHIFT等DSP公司的模式就是完全軟件化,可以做定制,按軟件的功能模塊或者能力分幾個版本,分別定價售賣,還可以包裝幾個行業(yè)解決方案,官網(wǎng)的宣傳完全是針對這個軟件的能力多么多么牛逼。
國內現(xiàn)在也有公司在往這個方向使勁,并套上了n年前的熱門概念云計算中的SaaS來做推廣。除去概念不談,簡單來說就是你啥都沒有想用軟件,就只要注冊賬戶直接用;你有點基礎,想體驗擁有的感覺,那就在你的機房部一套。想起早年間企業(yè)地圖服務興起的時候,也是類似的提法與玩法,尤其地圖數(shù)據(jù)保密要求更高,往往會要求前置部署。
這個方向比較重要的幾個點:產品自助化程度足夠高、有足夠的賣點(數(shù)據(jù)、流量、二次開發(fā)、報表、品牌安全、效果、性能等等)、技術支持與售后服務的水平等待,這些都做好了,產品賣給誰呢?自然是既想自主投放,又一時無法自建的中小甚至說小微客戶了,這也是為什么產品前面的定語前會加上“企業(yè)級”的原因了。
原來幾個大客戶就足以養(yǎng)肥,往后要面對的數(shù)目眾多的長尾客戶,無法做到各個精心服務,所以賣軟件吧,不過假如這塊市場真的做起來了,在空檔期沒有建立起護城河,當某些巨頭的DSP愿意放下身段也來攪合一把的時候,還是會比較容易碾壓。
4.切分垂直領域,針對流量特殊性,做精細優(yōu)化
做的比較多的有切信息流、有切社交的,還有切視頻的,因為供需兩端的特殊性,垂直深耕是有內容可做的。
以視頻舉例來說,視頻其實一直是熱點資源,從PC到移動,從長視頻到短視頻,包括現(xiàn)在的ott,即便現(xiàn)在大熱的信息流,其實也在往視頻化方向發(fā)展。根據(jù)Zenith的分析報告,2017全球消費者平均每天會花費47.4分鐘的時間查看視頻,比2016年的39.6分鐘上升20%,并且移動端達到每天28.8分鐘,增幅更大達到35%。在線視頻廣告的全球支出將從2016年的222億美元增長23%,2017年的達到272億美元,占數(shù)字展示廣告總支出的28%。
需求端來講,視頻幾乎是品效通吃。參考國外的做視頻垂直的videology、tubemogul、tremorvideo,都發(fā)展的不錯,tubemogul被adobe收購,除了在視頻跨屏投放有積累外,還有探索性質的程序化電視,并主導視頻領域的可見性標準openvv(iab接管),國內現(xiàn)在比如fancy等新興公司也在專做視頻資源的投放。
信息流目前國內也有公司在跟進,比如wead等。但是,這種模式的內在邏輯是:某類資源很熱很火(有效果?)—>廣告主要投—>資源分散、投放邏輯特殊—>平臺價值體現(xiàn),由此是不是可以推測,支撐平臺價值的前面三個前提,假如某一個不再成立,平臺是不是就比較尷尬了。尤其是第一個和第三個,很有可能隨著不斷的創(chuàng)新,轉移到別的地方或者根本不存在。
5.國際化,布局新興市場
隨著智能手機在一些新興市場的出貨紅利,程序化廣告也存在一些機會。事實上,很多美國第三方DSP公司都有國際化背景,在多個國家并行發(fā)展業(yè)務。比如:AcuityAds、Digilant、Adform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