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配方式不僅僅是匹配控制數(shù)量的多與少,關鍵詞匹配設置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流量的手段,只是我們很多人不重視,也不能合理應用。
閑言碎語不要講,今天蛋蛋就來和大家聊聊匹配方式的設置,至于匹配方式的基本操作我們不談,百度官方都有解釋。(戰(zhàn)術偷懶...)
提起匹配方式的使用,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問題無非是:“到底應該使用什么樣的匹配方式?”、“什么樣匹配方式最適合我?”、“具體詞用什么匹配方式?”。要知道現(xiàn)在的匹配方式有廣泛、短語和精確,精確匹配分為精確短語、同義短語和核心短語;短語又分成了精確短語、同意包含和核心包含...提到
匹配方式我們就不得不談談兩種重要的參考依據。
一、設置匹配方式的兩類重要依據
1.根據出價設置匹配方式
“高價精準,低價廣泛”相信是競價員再熟悉不過的設置關鍵詞匹配方式的技巧了。提到匹配方式的使用,相信絕大多數(shù)競價員還是比較保守的,因為現(xiàn)行的搜索引擎,尤其是360、搜狗,都有著“設置短語沒量,設置廣泛垃圾流量多”的窘境,使用相對寬泛的匹配方式會匹配出許多與業(yè)務毫不相關的關鍵詞,這讓競價專員苦不堪言。
除了保守操作以外,還有很多人會嘗試使用“核心匹配”,所謂核心匹配是指:根據有價值的流量數(shù)量使用匹配方式。舉個例子,同義包含出10塊,廣泛匹配出2塊,到最后不對比垃圾流量有多少,而是看有效流量的數(shù)量。因為我們就算用同義或是精確短語,還是會有一部分意向不相關或低意向流量匹配進來,要知道最終我們是要保證自己的推廣效果。
因此,建議大家可以大膽嘗試匹配方式。只要出價足夠低,可以嘗試廣泛。
為什么呢?因為很多賬戶的否詞工作已經做的很完善了,無論你跑同義、核心或是廣泛,都不會有大面積的垃圾流量,所以可以嘗試做廣泛,廣泛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展現(xiàn)機會,有更多不同搜索詞進來,而你只需要控制出價就好。
PS:用什么類型的匹配方式不決定于能夠帶來多少的垃圾流量,要關注那些有效流量,在設置匹配方式時一定要考慮出價價格。
2.根據著陸頁面設置匹配方式
這一點容易被人忽視,因為一個訪客最終能否轉化是與頁面的相關性和內容有著密切關系。很多競價員困惑:賬戶的流量沒問題,都是和業(yè)務相關,可就是轉化不了,沒有效果。類似的問題就是與頁面有直接關系。
可是單一頁面能夠轉化的關鍵詞是有限的,它可能是一個問答頁面、論壇頁面、科普頁面,但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專題頁,它所能承載和轉化的流量是有限的。
你可能遭遇過這樣的場景:有人用一模一樣的物料去跑同樣的業(yè)務,但二者的網站不同,最后兩人的轉化詞也不一樣。這說明,并不是訪客搜某個關鍵詞時沒有需求,而是頁面承載不了或轉化不了的鍋。
PS:最終使用什么類型的匹配方式還需要看跑出來的搜索詞能不能轉化。
3、為什么設置匹配方式時要看頁面呢?
因為我們的匹配方式如果特別寬泛,例如搜索“某品牌價格”時經常會匹配出“廠家、機構、前景、用途”等詞,這樣的關鍵詞和搜索詞完全不相關,看似與業(yè)務有關聯(lián),但頁面根本無法承載。
舉個例子,如果你是做旅游、保健美容、教育、醫(yī)療等行業(yè),從購買階段就要針對所有訪客的購買需求,從“想學”→“想了解”→“想培訓”→“想找個好機構”,訪客總會經歷這些心路歷程。因此我們就要根據一個產品或一個行業(yè)制作3-5個不同的著陸頁面,來承載搜索詞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。
案例:旅游行業(yè)中最通用的是“景點詞”,我們可以用一個景點介紹的頁面,例如“玩轉XX攻略”。訪客會搜索攻略詞、自駕游、幾日游的詞,甚至有XX旅行社的詞。需求點不同,可為什么轉化點不好呢?這是因為我們能夠控制流量本身,掌握高意向流量,從流量方向,否定一些不靠譜的流量,但無法控制頁面。
所以在設置匹配方式時要考慮頁面,如果沒有足夠頁面可承載,那么需要你把更多有意向或相關的流量放到此頁面中,或者想辦法制作更多頁面。
可以把流量和頁面比作是相親,談結婚講究的是門當戶對,如果兩者不匹配,單方面再好都沒用!
4、那么,如何優(yōu)化頁面讓其合理承載呢?
拿醫(yī)療行業(yè)來說,結合所有產品的購買階段,如“剛開始有癥狀怎么辦”、“想找確診的方法”、“我想找個好的治療方法”、“一個好醫(yī)院去哪找 ”,你可以根據搜索詞的意圖分成幾個購買階段的大類,然后把不同種類的詞放在相關頁面,就會有更好的承載能力。
二、匹配方式的設置原則
匹配方式不會單一存在,它和出價是一起的。設置原則其實就是“高價精準,低價廣泛”。
我們先說一下詞,什么是拓展程度低,例如一些產品詞,例如某種設備就叫這個名字,無法拓展太多的流量,但意向較高,我們會出一些高價精準的方式去搶。
還有一部分拓展高的詞,例如教育類大詞“英語培訓”,你可以用低價廣泛的方式去跑,只要出價足夠低,加上與培訓相關的核心業(yè)務詞,例如“化妝學校”、“化妝培訓”...用這樣詞低價跑流量,會引出許多相關的長尾詞。
我們需要判斷這個詞有多大的拓展程度,只要保證能帶來有效流量的數(shù)量足夠多,你可以不斷嘗試。在控制賬戶的同時,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調試流量的配比問題的過程,合適了就繼續(xù)跑,不合適繼續(xù)調,調的過程無非是從產品、時段、地區(qū)包括關鍵詞幾個維度不斷嘗試即可。
三、出價與匹配方式的分析與操作
想要成為比別人牛逼的大神需要有足夠的積累,今天蛋蛋就總結了幾個出價常見問題,供您參考學習。
Question 1:如果跑廣泛該如何出價?
如果想跑廣泛,那出價一定是個重要參數(shù)。
解決方法1:新建計劃
盡量不否詞,然后價格出到(平均點擊價格÷“3或5”)即可。理論上,選擇3-5這個比值是與行業(yè)整體的競爭程度有關,你可以先除2,沒量了可以往上提,但不能直接除于5塊,發(fā)現(xiàn)垃圾流量很多后再往下降,那時效果就不好了。
解決方法2:針對老計劃,略微復雜
所以我們結合實際案例分析 ↓↓↓
現(xiàn)在我們想繼續(xù)跑老計劃,由于現(xiàn)在價高的大多是精確,平均點擊價格有高有低,在這個原基礎上該如何放匹配?
第一步,判斷均價。首先選擇精確包含和短語精確兩種匹配方式,看一下使用比較寬泛的匹配方式時,搜索詞情況如何?檢查無誤后,發(fā)現(xiàn)搜索詞意向很高,均價較高但整體上不是最高,都是中等偏上的價格。 ↓
這時我們應該如何操作呢?這里有四種選擇:
①先降價;②先放匹配;③同時降價放匹配;④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意;
你會選擇哪一項操作呢?
方法1:如果保守操作的話,不會有太大問題。可以先做②,因為首先它的均價不是最高,第二現(xiàn)在的搜索詞很精確,沒有其他非行業(yè)詞,因此先放匹配。
方法2:先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意,如果點擊率上升了,這時再降價或同時降價放匹配都是可行的,但這樣操作,你的優(yōu)化周期會很長,因為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意本身是很痛苦的,很多競價員是很頭疼改創(chuàng)意的。
所以先放匹配,量起來后再觀察量。
匹配出后其實根本不需要降價,因為放完匹配后平均點擊價格基本會下降,可能會引入一些垃圾流量,需要做好規(guī)避問題,最好進行核算。
如果均價不是很高,適當對某些詞上降價,但不是全部都降,比如某些詞匹配出來的都是垃圾詞,那你可以適當降價,但不是批量降價,而是針對某些詞降價。
為什么不推薦同時降價放匹配呢?先放匹配馬上調價格,專家表示這種情況最不可控。你無法知道放完匹配降完價后到底有沒有量,很有可能會導致你的效果變差。所以我們優(yōu)先做步驟②或④,要么你先放匹配放開展現(xiàn)看看點擊量有沒有增加,流量質量有沒有變化。
要么優(yōu)化一下創(chuàng)意,把你的點擊率提高一些,這時再去降價。我們可以按照②④①這樣操作,同時大批量放匹配。比如我選了幾個單元,兩個計劃,放開匹配,但是我們不會批量降價,因為你不知道哪個詞可以為你帶來效果,批量降價是很痛苦的事情,這都是前人燒巨款得到的血淚經驗。此處可以有鮮花!
只要是均價不是那么高,你就放開匹配跑吧!跑出來就算有垃圾流量,你先看看均價如何,如果不是很多,可以小控制,跑一段時間之后,再結合三天五天的數(shù)據,適當對某些詞降降價,基本上效果就起來了。
Question 2:如何判斷現(xiàn)在的價格是否偏高?
判斷標準是通過三大維度來判斷的。
如圖所示,整體賬戶預算2000,上級希望用2000塊保證10個線索,用反推法,按照5%的點擊率,至少要有250-300個點擊,保守估計,如果按照3%的轉化率,那么賬戶的平均點擊價格至少是6塊多,這是判斷整個賬戶的方法。
另一種方法是按照產品、關鍵詞詞性來判斷。
判斷標準不只是看你的賬戶的平均點擊價格,還要看各個維度、關鍵詞具體的平均點擊價格等,如果整個賬戶的均價大概在5、6塊,有些關鍵詞跑到30-50塊,那么出價一定是偏高的。
優(yōu)化賬戶是為了保證有足夠多的線索,要有比較好的推廣效果,那么第二個標準就是按照你的推廣效果來進行判斷。
還拿上面的顯示屏舉例,2000的預算,均價5塊,大概每天有400次的點擊,但現(xiàn)在上級對效果不滿意,要求有10條線索,而你只有7、8條,領導規(guī)定150塊的線索成本,但是你要跑到200多成本,轉化率不可控。
當我們優(yōu)化不了頁面時,無法有效提升轉化率時,就要考慮一下流量基數(shù)了:均價必須控制在4塊左右,才能保證推廣效果,所以必須要往下降。
可能你會疑惑:競爭對手的均價比我還高,為什么還要降均價?這是因為你的轉化率沒有對手的高,你可以提高轉化率,但如果你無法控制轉化率,那只能增加流量基數(shù)了。降低平均點擊價格,來確保有足夠多的點擊,從而保證效果穩(wěn)定性,這是一個被動的過程。
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優(yōu)化點擊率是更容易見效的,很多同學現(xiàn)在的轉化率都達不到2%,平均點擊價格是5塊的話,轉化成本就是250塊,這時要么你提升轉化率至4%,成本就變成100多塊,要么你就降平均點擊價格,才能保證足夠多的轉化和足夠低的轉化成本。
如果推廣效果比較差,沒轉化怎么辦?
要么提升轉化,要么增加更多的有效流量數(shù)量,只能這樣控制。如果調完還是那么高的均價,流量數(shù)量沒有增加,轉化率沒提升,那么只會越做越差。
Question 3:降價操作的注意事項
降價千萬不要降價同時放匹配,一定要找均價高但是流量少的詞,其他均價低的流量可以補充,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有效流量。
降價不能批量操作,你不能搞了一堆詞,然后批量下調50%、20%,這樣做是無差別的攻擊,因為你無法知道哪些詞能帶來轉化。
放匹配是可以批量的,你可以選擇幾類詞,幾個單元比如價格類詞、廠家類詞、品牌詞等都屬于好詞,批量放完再看流量,然后對某些詞適當降價。
Question 4:新賬戶如何估算初始出價
有這么多的預算,想達到多少條線索,就會有個線索成本,那么有了線索成本,你需要預估一個轉化率,大概判斷出一個均價。一定要學會數(shù)據透視表的制作,你要看看整體的計劃情況,一旦拆分維度,會發(fā)現(xiàn)沒有什么平均值的問題了。
如圖,學技術意向低的均價1.5塊多,JAVA技術均價10塊多,JAVA視頻是4.3塊,這樣很不合理。
如果按消費來說,消費最大的“品牌”它的均價是5.6多塊,點了1431次,花了8000多塊,而“JAVA-WD”的點擊量為1591次,才花了不到7000的消費,兩者消費相差1000多,卻多了100多的點擊,這就是平均點擊價格的魅力,如果你只看平均值,只能看出賬戶整個平均是4-5塊,像第一行的品牌JAVA,點了400次花了4000多的消費,如果核算成本,這個計劃轉化好,轉化成本也很低,那我的均價高是可以接受;如果均價很高,點擊量少,消費還挺多,但沒效果,那么這個詞花的就不值。
分析效果千萬不要看整個賬戶的平均點擊價格,要看點擊量和抵達率情況,按公式:點擊/展現(xiàn)=點擊率的進行排序。
包括抵達率(計劃抵達率可以在百度統(tǒng)計上看),一個賬戶的平均抵達率是80%多,可能會覺得還不錯,但如果細分計劃,會發(fā)現(xiàn)絕大多數(shù)的計劃的抵達率都是在95%以上,有的計劃只有60%多,因為它的平均值是80%多,一看就是頁面有問題。
我們學會優(yōu)化技巧最重要的是學會細分數(shù)據,不要看平均值,要看整體效果,優(yōu)化賬戶時是不看平均值的。
學會數(shù)據透視表對于競價推廣來說,是競價員的一項核心技能,如果你不會,很難拆分維度和找到優(yōu)化方向。
講了這么多,你究竟學會了多少?合理利用匹配方式實現(xiàn)控制流量,是每一位競價員都應該掌握的操作技能,相信在這一篇文章中通過“理論+實例”的方式,你一定對匹配方式有了一定了解